馬上注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松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注冊
x
本帖最后由 金老師 于 2018-10-5 10:56 編輯 2 g$ ^7 Y4 D8 u. h2 d
H' [/ Y8 |5 N6 {) s
“我家這四十年”征文 從輟學少年到中學高級教師 楚州中學 金國春 40年前,14歲的我已經是輟學兩年的社會少年了。那時候,一般人家子女都比較多,生活普遍艱難,加上受十年動亂、“讀書無用論”、“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政策等影響,城里的孩子一旦讀了中學就成了“知識青年”,按政策必須下放到農村接受“再教育”。所以人們普遍認為不如讓孩子識得幾個眼前字就下來做家務,或找個臨時工掙錢養家糊口;沒有哪家愿意花錢讓孩子讀了中學后再送去農村受罪的。 那時候,我家四代同堂,十多口人擠在四小間面積總共只有八十多平的老舊公有瓦房內。我家兄妹五個,我排行最小,最高的文化程度是初中。老大初中一畢業就被下放去了宋集鄉務農去了,做過赤腳醫生,后來服兵役去了部隊;老二是兄妹中唯一的女孩,怕被下放,讀了初小就輟了學,后來進了居委會辦的小廠研磨社;老三讀了一年初中就輟學了,拜師學了木工,但還是未能“躲”過“上山下鄉”,被下放到園藝場務農,做過小學代課教師,后來因病回城,父親退休時頂職進了絲綢廠;老四比我早一年小學畢業,輟學后進了居委會辦的小廠國畫社,后來母親退休時頂職進了集體的熟肉商店。我擔心步老大老三的后塵,12歲就扛著自帶的板凳輟學回家了,學會了燒茶煮飯、縫補漿洗,幫姐姐帶孩子…… 現在回過頭去想想,那時候自己實在是太年幼無知,太沖動了!無緣無故地耽誤了幾年應該讀書的大好時光,實在是可惜啊!幸虧時隔不久,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了祖國城鄉,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精神面貌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特別是高考制度的恢復,更激發了人們讀書求知的欲望。漸漸地,我也萌生了“要上學讀書”的念頭,并且這種愿望越來越強烈。盡管父親起初不太情愿失去我這個做家務的幫手,舍不得四元錢的學雜費,但為了不耽誤我的前程,還是四處托人,將我插入當時隸屬于城郊鄉的城南小學五年級學習,開始了我人生的新起點。我永遠不能忘記,決定我人生命運的1979年春天——我復學了。可以說,這是我人生的一次重大轉折,如果沒有這次復學的經歷也就不會有后來的一次次升學和所從事的教育教學事業。 復學后幾年,我分別以優異的成績順利通過了小學升初中、初二升初三、初三升高中的入學考試,1985年我高中畢業于淮安二中。當時教育改革正加快步伐,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農村的師資力量特別緊缺,我非常酷愛教師職業,于是毅然放棄了其他升學、就業的機會,報考了教育部門的“初中教師培訓班”。經過教師進修學校的短暫培訓,第二年就走上了教育崗位,從事農村初中語文的教學工作。 記得剛分配到季橋中學的時候,那兒的情景曾使我心寒:三排九口破舊的教室,一排教師辦公室,兩排教師宿舍;地面坑洼不平,墻面、黑板斑斑駁駁;晚上沒有電,只能靠每位同學自帶柴油燈照明自習;印刷講義靠教師個人用鋼板刻寫;校內沒有圍墻,沒有平整的操場,校園南邊只有一個簡易的護校溝……可等我工作11年后離開時,學校的設施條件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建起了一幢教學樓,有了實驗室,一條平坦的水泥大路橫貫校園、經過集鎮、一直通向淮茭公路,操場也有了雛形……再等到了近年,我跟隨畢業30年聚會的學生故地重游時,驚喜地發現,一所現代化的季橋中學呈現在眼前:多幢教學樓巍然聳立,宿舍樓、餐廳、運動場、塑膠跑道、雕塑、豪華路燈、白板、授課一體機……應有盡有。這樣的巨大變化,是我三十多年前做夢也沒想到的,這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對人才培養和人民教育事業的高度重視。在季中11年,我不僅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教學成果、加入了黨組織,而且通過全國成人高考,接受了中文專科師范高等教育。 隨著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黨和政府越來越重視高中教育。由于高中學校擴招,師資力量緊缺,1997年8月,我又幸運地被調入曾經就讀初高中的母校——淮安二中任教高中語文。可以說,這次工作調動是我人生的又一次重大轉折,我從一名從教了11年的農村初中語文教師轉變為城區高中語文教師。身份的突然轉變、工作內容和工作對象的變化,的確使我內心有太多的忐忑和不安;不過,經過短期的磨合,我很快適應了新的工作環境。 當我拿著調令來到我12年前高中畢業的母校時,我被這里的巨大變化所折服。印象中的兩幢老式舊樓早已沒了蹤影,校園內矗立著兩幢標準化的教學樓和一幢堪稱全省一流的科技圖書樓。這兒已完全變成了一所教學設施先進、校園環境優美、頗具現代氣息的完全中學。良好的育人環境促使我一頭扎進了高中語文教學的海洋中。 在后來的20多年里,更名為“楚州中學”的淮安二中取得了豐碩的教育教學成果,并且有了更加突飛猛進的發展。2005年,購買了原淮陰師范學院楚州校區作為學校的南校區,由省重點高中轉評為省三星級普通高中;2016年學校又晉升為省四星級高中。近年來,教育發展進入新時期,政府投入14個億、占地約285畝、位處楚州大道東側的在建新校區將力創蘇北一流。 可以說,在楚中的20多年是我事業的鼎盛期,我不僅獲得過區政府表彰的優秀班主任,市師德標兵,區道德模范、最美教師、優秀教師、優秀備課組長、學科帶頭人、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而且通過網絡遠程教育取得了西南大學漢語言文學教育本科學歷,順利獲評中學高級教師的職稱。 可以說,在接受教育這方面我是兄妹中最幸運的一個,不能不說這是改革給我帶來的機遇。不過,現在各家各戶的生活條件都較為優越,都能將孩子的教育作為頭等大事來對待。我家兄妹五人的子女基本上都接受了高等教育,實現了兄妹們40年前無法實現的愿望;兄妹五人組建的三代同堂的家庭,也都擁有一到兩處寬敞的居住環境和較為寬裕的幸福生活……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陽的光輝,一個人的成長經歷、一個家庭的變遷同樣可以折射出社會的進步和國家的巨大變化。我個人這40年來走過的從輟學少年到中學高級教師的人生歷程、我家這40年來的巨大變化,使我深深地認識到,沒有40年來的改革開放,就不會有我們國家各項事業的飛躍發展,就不會有人民生活的巨大改善,就更不會有我終生奉獻人民教育事業的今天! & Y/ [( E7 \. q(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