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注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松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注冊
x
本帖最后由 狼人 于 2020-3-9 12:06 編輯
: w' {4 h. @' w1 D6 D
m; q/ |7 J/ O. A1 i- r- O現代快報訊(記者 王衛)2003年,她在非典肆虐之時被醫務人員的逆行感動,報考了南京醫科大學;2015年,她在下班途中救助被車撞倒的市民,成為“感動中國”江蘇地區候選人;2020年,她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時毅然決然來到武漢,進入情況最壞的老年ICU(重癥監護室),成為患者心中的“特效藥”。她就是江蘇省人民醫院老年重癥科醫學科主治醫師、第七批江蘇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張倩,她用行動告訴世人“醫者仁心”四個字的重量。
: g* \3 o4 m+ S: }
& `$ U- l( V/ m5 f近日,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省衛生健康委員會決定,授予張倩等 10 位同志江蘇“最美醫務工作者”榮譽稱號。 因為非典,她走上了學醫的道路 2月13日,張倩與江蘇省人民醫院的207位醫務人員一起抵達武漢,整建制接管了武漢市第一醫院的重癥監護病區,開始與新冠病毒斗爭。17年前,正是因為另一場疫情——2003年非典,讓張倩走上了學醫的道路。 2003年,張倩還是一個高三的學生,每天忙于學業,她說:“當時非典,感覺每天就是上學、放學、讀書、做作業、復習,對以后的職業,完全沒有概念。”高考后填報志愿時,張倩開始思考以后要做什么,“非典時,我就覺得醫生是一個值得被尊敬的職業,所以就報了醫學院。”就這樣,張倩考入南京醫科大學,走上了學醫的道路。 17年后,張倩已經成為江蘇省人民醫院(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老年醫學科ICU的主治醫師。讓她沒想到的是,17年前因為非典走上學醫之路的她,17年后來到武漢對抗新冠肺炎疫情。2003年稚嫩的學生,如今成了在重癥、危重癥病區里的主治醫師,張倩的心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她說:“2003年時,覺得醫務人員(面對病毒疫情)是一種風險,但現在自己在做這個,覺得這就是我的工作而已,只是換了一個地方,換了一身衣服。”
" H: g* V1 q* k. C, |4 g
7 y; G! w$ R4 g2 x6 N# c面對新冠,她成了患者心中的“特效藥” 張倩2月13日抵達武漢,當天,全隊207名醫務人員就投入了“戰斗”。 2月14日,江蘇省人民醫院接管的武漢市第一醫院重癥病區開始收治病人,張倩介紹:“我們所在的病區在18樓,有18張ICU的床位,外面是普通病房,一共是61張床。14號下午四點開始收治病人,到晚上八九點就已經全部收滿了。整棟樓里,其他醫療隊的重癥病人,氣管插管的、需要轉科的,都是收治到我們ICU病區。” 8 Q& i- m; q6 N& d% ^
5 Z3 Y# o2 X2 Y t$ x作為重癥和危重癥病區的主治醫師,張倩照顧的都是此次疫情中病情最為復雜、情緒最為焦慮的患者,其中,老年患者居多。有一對老夫妻,兩人都在張倩所在的病區,老爺爺癥狀比較輕,而老奶奶在重癥病區,病房之間相互隔離,兩人無法相見,張倩就用手機拍視頻為兩人“傳話”。張倩說:“那個奶奶,脾氣有些倔,有時候不想吃飯、不想理人,有時呼吸不太好,我就用污染區的手機拍了老爺爺講的一些鼓勵的話給她看,老爺爺就在視頻里告訴她,讓她心情好一些,讓她吃點飯,讓她聽話。”
5 [' q- |) u. Z& g3 q$ i2 o7 P8 P4 E9 V6 a- j) J4 I% t/ l6 @0 ?
/ Z$ @% [6 t$ R4 J4 P還有一位奶奶,收在張倩所在的ICU病區,“她的女兒是一個單親的媽媽,病情比較輕,被隔離在方艙,她還有一個小外孫女,是無癥狀的,但也被社區安排單獨隔離。因為這個外孫女太小了,奶奶非常非常擔心,特別焦急,每天跟我聊,一講就淚流滿面。前天,她病情好轉,已經從ICU轉到了普通病區,我非常高興。” 張倩的同事告訴現代快報記者,因為對病人的關心,她成了患者心中的“特效藥”。“堅持到最后一個病人出院才離開”,成了張倩來到武漢后的口頭禪,她說:“在武漢疫情沒有控制住的時候,如果你的病區還有病人,那就不是走的時候。我做了長期的準備,并不是說呆半個月一個月。我們要呆到病人減少、病人出院、隔離病房關閉,我們才能分批撤離。”張倩表示,等病人一個一個由重轉輕,一個一個走出病房,才是她離開的時候。 * _; e5 v* R ~$ I8 A
, @6 ]4 Y4 }" M% N/ o* d& j/ W
她曾因下班途中救人被推選到“感動中國” 因為在對抗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優秀表現,張倩最近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成為媒體爭相報道的對象,但其實,這并不是她第一次成為“紅人”。 2015年11月底的一個傍晚,南京下著雨,剛下班的張倩聽到刺耳的剎車聲和一位女同志的慘叫。“我趕緊上前查看,當時,判斷了一下她的意識和呼吸,看了她的手腳能不能動,看傷在哪里,然后就幫她聯系救護車。” 當時,南京已經入冬,天氣很冷,下著雨,又是晚高峰。張倩和其他幾位同事一起照看被撞傷的女士。張倩告訴現代快報記者:“有人幫她打傘,有人安慰她,還要不停地去判斷她的意識。”由于是晚高峰,車輛很多,張倩還和幾位同事一起,把傷者圍起來,為她建筑了一個臨時的“安全島”,避免遭受二次傷害。直到120救護車前來,張倩和同事才離開。 因為救助傷者,張倩與其他八名同事一起被現代快報推選為2015年度“感動中國”江蘇地區候選人。張倩說:“從醫生的角度講,沒有人會袖手旁觀,在路上聽到這種聲音,我作為醫生,去了以后面對這樣的情況,更有經驗,對傷者肯定是好的。我們比非專業救援人員更有底氣,知道如何判斷,我覺得我沒有做什么。” 7 s7 `, `) q G1 k& Y
來源:現代快報
5 M6 k: F- F" e {0 L( B(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