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注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松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注冊
x
本帖最后由 淮安人網 于 2021-6-23 18:26 編輯 + v, h- X: d# V( g/ p; w
9 _4 [5 C: o8 g
昨天上午,淮安區博物館在北門蓮花街拆遷工地組織挖掘工作,現場聚集眾人圍觀......
$ E% b O5 k6 `“慧”字碑重現天日!現場喝彩聲一片!您可知蓮花街、慧照亭的歷史淵源?
微信圖片_20210623182406.jpg (188 KB, 下載次數: 8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6-23 18:25 上傳
8 X+ _$ \/ ~$ g! _
a3 M5 L8 ^8 n# g+ x蓮花街的由來
* {! t* Z) W/ |8 j$ e蓮花街,舊時東起聯城(夾城)北門外,西至運河堤。現位于北門長安路西與北門大街交界處以西地塊,“蜿蜒數里,勢若長虹”。毗鄰城郭兼得好水,人文景觀和歷史古跡眾多......
+ v5 p+ P6 t* d% e# a5 c% _1 f6 u# e A5 S4 W9 K
相傳因明代徽商鮑四“元寶賭蓮花”而得名,實則據地方志記載:蓮花街是清雍正年間徽州鹽商所建,因兩面環水,石板路上鑿蓮花,既防路人失足又暗合佛家步步生蓮之義而得名。
8 _: z. ]" }; o: a1 ~- L! C! B' U
$ v, ~8 v( z0 U1 X# Z. \4 K" S( x" w8 h蓮花街老居民的祖上多為明末清初時,從江南一帶遷居于此,韋姓、宋姓、黃姓、夏姓、胡姓等皆為江南富戶,這也從側面佐證了淮安當時是運河四大都市之一的稱謂之說。
9 R) s) z# i) H- }1 h4 U1 g" m/ D( W& F: ?9 |. A
慧照亭的由來 1 v1 t4 S1 E& `% T* N# j
蓮花街有三橋,自東向西分別取名為:通城、通惠、通濟。舊時東西兩頭皆有茶亭,東曰慧照,西曰永裕。而“慧照亭”就坐落在通城橋邊,是淮安至今記載最早的路燈裝置。 5 M, a3 Q3 P k% L: ~
* p; v% _, I% O; g' ]蓮花街通惠橋(民國初年) 4 q6 f; h! s% _, w% ^
"慧照亭”由蓮花街居民吳昆山在雍正年間所建,后毀于火災,由同鄉人林德川重建。相傳吳昆山是一名乞丐,因長年乞討省吃儉用積攢了一筆錢,夜間見路人摸黑前行,唯恐失足落水,遂出資修建慧照亭。 0 V1 G# t1 \9 Z5 S
, v' n+ c+ r) V3 }) K: H! r
其請竹匠制作紙燈籠數十盞懸于亭壁,以路燈照行人,上書“借去還來”四字。路人可自提燈籠回家,但要記得還回亭中。類似于如今公共場所放置公共雨具等物品,為路人排憂解難,以備不時之需。因此,吳昆山又有“義乞”之稱。由此可見,淮安在古時就已經體現了民風淳樸,秉性純良的特質,與現在的“淮叼”稱謂并不相符。
! S3 l, T+ S/ p+ I' q% W/ w) X% d, J3 y3 g3 c. s
“慧”字碑是蓮花街著名歷史遺跡“慧照亭”漢白玉石刻字之一。據現場文史專家稱:慧照亭南北兩側皆有字碑,共計六塊。目前發掘工作仍在進行中.....
; _9 U ?7 k: S* _4 N, w% A$ ^ |2 Y8 M% d- p
隨著城市的發展,如今的蓮花街已全面拆遷,相關部門正全力打造蕭湖景區東入口。一座古城,一條老街,斑駁的歷史,厚重的情感,蓮花街雖已不復存在,但淮安人不會忘記:關于蓮花街的點點滴滴....
7 z( v) S& I) ]$ {- ?來源:淮安人網APP 轉載請注明出處,歡迎轉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