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金羊網評:讓扶貧“小車間”成為致富大舞臺
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考察時強調,興辦扶貧車間目的是扶貧,要堅持扶貧性質,向困難群眾傾斜,多招收困難群眾就業。國務院扶貧辦5月份數據顯示,我國中西部22個省份有扶貧車間29062個,吸納37.16萬貧困人口就業。扶貧車間作為產業扶貧的新興模式,既為貧困人口在家門口就業提供了“蓄水池”,又為繁榮農村經濟、促進鄉村振興輸送了動力源,對兜牢民生底線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扶貧車間能助力貧困家庭穩定增收。在村里或產業園建立的扶貧車間能為當地的弱勞動力提供就業機會,解決貧困家庭收入渠道單一的問題。另一方面,扶貧車間是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的主要手段。多數搬遷戶需要在安置點附近獲得就業機會,扶貧車間較好地解決了搬遷戶增收問題。此外,扶貧車間在優先安排貧困戶就業的同時,也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給貧困的邊緣戶,有利于防止新的貧困人口產生。
扶貧車間通常是利用貧困地區的勞動力資源和其具有的一些特殊技能,生產勞動密集型產品,利用國內外大市場,在給龍頭企業創造價值的同時,為貧困家庭創造就業機會。扶貧車間扶貧的主體是企業和合作社等,扶持的對象主要是弱勞動力。從經營方式看,有來料加工、訂單生產,也有自主品牌的創造和生產。從生產技能來看,一種是相對簡單的勞動技能,如縫紉、組裝;一種是傳統技能,如刺繡、編織等工藝品生產。
可見,扶貧車間要持續發展就必須因地制宜,差異化發展,一村一品,避免盲目擴張。應該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資源和文化,創造性地發展有地方特色的手工業和地方工藝品;充分發揮市場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和創業精神,尊重市場規律,避免地方政府對項目選擇和經營方式過度干預;支持經營主體的創新、人才培養和勞動力培訓,使扶貧車間有更多的技術含量,提高產品附加值。
可喜的是,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很多地方摸索出適合自身特點的扶貧車間模式。比如,按照工作地點區分,有的在各級經濟開發區、工業園區、高新產業園區,有的利用村集體的閑置廠房、校舍、空置地,有的干脆居家;按照合作方式區分,有的是生產合作,有的是信用合作,有的是供銷合作等。但不管是哪種模式,都是希望通過扶貧車間這一形式和載體,構建起貧困戶與新型經營主體、村集體之間穩固的利益聯結機制,將市場和貧困群眾有效聯結起來,將小農戶和現代產業發展有機銜接起來。
需要指出的是,扶貧車間的籌劃必須考慮當地的特色資源與市場前景,不能盲目建設,一哄而上。有的地方的扶貧車間存在同質化、短期化、一般化問題,扶貧產業雖然初步發展起來了,但價跌滯銷的現象已經顯露,以致需要靠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消費扶貧來維持。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打造“品牌車間”,充分利用自身優勢把品牌做響、做亮、做優、做特,讓當地的扶貧車間具有地域獨特性、同類代表性。
值得一提的是,扶貧車間是一種市場化扶貧方式,需要遵循市場規律。扶貧車間可以優先為貧困人口提供就業機會,但工資水平完全取決于他們的勞動能力和技能。只要遵循市場原則,貧困勞動力干多少活就獲得多少工資收益,龍頭企業的利益便不會受損。作為地方政府,既有責任確保貧困人口的利益得到合理保障,例如防止企業拖欠、克扣工資,確保企業優先使用貧困家庭勞動力等,又要通過“志智雙扶”增強貧困人口的內生動力和技能,避免貧困勞動力出工不出力等現象發生。
來源:金羊網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