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區胯下橋落榜,引熱議!
2023年9月28日,江蘇省民政廳公示了擬批準“2023年江蘇省省級地名文化遺產名單”。在古橋梁地名中,淮安區胯下橋落榜,淮陰區胯下橋榜上有名,一時間,淮安輿論大嘩,群情激奮。
一個地方的地名承載著一個城市的歷史記憶,濃縮著一代代人的美好鄉愁,下面我們根據《江蘇省地名文化遺產評定辦法(試行)》,從兩地胯下橋時間因素、文化含量、影響程度、傳承價值等四個方面來作對比。
背景 《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韓信未得志時,以乞食垂釣度日,喜歡帶刀配劍,曾受辱于胯下。后來韓信官封楚王后,不但沒有殺了羞辱他的少年,反而封他為中尉之官。對自己的部下說,這人是個壯士。家鄉人民佩服韓信的度量和能屈能伸的丈夫氣概,為他建祠立廟,并建胯下橋。一、時間因素淮陰胯下橋位于淮陰區馬頭鎮的韓信故里內,門票價格30元/人,公園建成開放時間為2003年,公園中同時建有淮陰侯廟、韓信釣魚臺、韓信墓、胯下橋、漂母岸、千金亭、韓信府、韓信故居等,目前這些景點的管理者為韓侯旅游有限公司。從時間上來看這些景點沒有超過30年,從性質上來看他們屬于景區小品,假如將公園的景點都能作為文化遺產,那么唐城、宋城、水滸城,包括淮安西游樂園中各個街道和景點名都應該成為文化遺產的候選對象。
淮安胯下橋位于淮安區興文街,根據史料記載:淮陰故城去治西北四十里,韓信釣于城下,即此。今縣廢,城亦久圯。侯舊游歷處如淮陰市、胯下橋及韓母、漂母冢,俱湮于水,略無遺跡可指。今郡城北門外漕河堤壖,有韓侯釣臺,在漂母祠前,乃明萬歷間郡守劉公大文所追建”,可見至少在明代以前,淮陰故城的遺跡已盡湮于水,胯下橋等早就是有其名無其實,明代知府劉大文為了紀念韓信,才將相關建筑移建當時的府城,以供百姓歲時祭奠。在《南畿志》清河一節中,當時的清河只有兩個橋,并不含胯下橋。
二、文化含量淮陰胯下橋的簡介中,是這樣介紹韓信的,仔細看有很多錯別字和史實不符的地方:“韓信年長14周歲后,身高一米七,高大魁梧,天天身上帶著一把寶劍,在街上打抱不平,除惡救平,做很多正能量的善人舉動。老百姓都稱贊他將來有大氣用之才。造成多數老百姓送飯送衣給韓信,深得老百姓的愛戴。
就這樣造成了興盛街的痞流氓屠夫在街上攔住了他, 指著韓信說:你牛什么?這里是我的地盤,我每天在收保護費,今天你韓信給我滾出興盛街,要么就給你兩個選擇,一是滾出興盛街,另一個是從我的胯下鉆過去。韓信當時非常氣憤,手握寶劍殺他不費吹灰之力,忽然想到了偉大的漂母,教育他男子漢能屈能伸,才能做大事,韓信跪下從他的胯下爬過去.....”讓人忍俊不禁,這還是淮陰侯列傳中的韓信嗎?如果多數百姓都送飯送衣,還要漂母干什么呢?如果當時的韓信是個勵志青年,那么《史記》就是胡說八道!應該恭喜你,改寫歷史要比創造歷史簡單的多,也就是上下嘴皮一張的事。
在馬頭鎮老街上又看到一個韓信故里,讓人不禁想問:馬頭究竟有幾個韓信故里,這樣的地名怎么能進省地名文化遺產目錄?淮陰秦代設縣,公元209年,魏武帝欲遷徙淮南民,百姓驚恐出逃,淮陰城空,淮陰縣被廢,70多年后重置淮陰縣,東晉淮陰縣屬山陽郡,隋改楚州為淮陰郡,唐代淮陰縣省廢,北宋時期淮陰縣屬楚州,南宋時期淮陰縣降為鎮,元初設淮安總管府,領有淮陰縣,至1283年淮陰并入山陽,淮陰縣被廢,元代由于水患淮河北岸的清河縣遷到了淮河南岸的山陽縣的馬頭落腳。 淮安胯下橋:根據《天啟淮安府志》記載:“今淮郡則古之淮陰,以其在山陽之境,淮水之南也”。到了元代后,淮陰成為了山陽縣的古稱。乾隆皇帝也不止一次到淮安,吟詠過韓信,他在《過淮安城》中說“漢淮陰是晉山陽”。位于全國歷史文化名城淮安區范圍內,1986年在國務院國發104號文件中,對淮安區歷史名城的時間和地域范圍作了進一步的確定,淮安區韓信系列紀念遺址出現在國務院的介紹中。胯下橋原為磚橋,橫跨于文渠水上,后文渠幾經變遷,胯下橋已經壅塞為街道,于是就只有牌坊而無橋了。清同治年間,胯下橋曾一度重修,后于“文革”期間又遭破壞。直至1977年,地方政府按原樣再次重建。牌坊一座2柱,柱高5米,間距4米,全為木質結構,頂有雙檐。牌坊上有綠色行書“胯下橋”三字,為清嘉慶年間書法家周寅所書。現為淮安市文物保護單位。
三、影響程度 淮陰胯下橋:在高德地圖、百度地圖、騰訊地圖中搜索淮陰區胯下橋,結果無一例外的指向淮安區興文街,在淮安市民政局和淮安市歷史文代研究會編寫的《淮安地名史話》中也沒有收錄到淮陰區胯下橋。每人30元的門票價格,讓淮陰胯下橋失去了實體橋的性質,并非是嚴格意義上的路或橋,30元錢的門檻也讓很多當地居民不知道這個橋,淮陰區胯下橋地處淮陰區鄉鎮,交通不便,即使有游客游玩,簡介上的推介也是錯別字連天的旅游故事。可以說淮陰胯下橋本身就沒有得到韓侯旅游有限公司應有的重視。淮安胯下橋在明代開始就成為淮安地標性紀念建筑,明朝《永樂大典》主纂、太子少師姚廣孝登上淮安城樓寫下了《淮安覽古》千古名篇:“襟吳帶楚客多游,壯麗東南第一州。屏列江山隨地轉,練鋪淮水際天浮。城頭鼓動驚烏鵲,壩口帆開起白雞。胯下英雄今不見,淡煙斜日使人愁。”表現詩人對英雄的仰慕,感慨江山已定,英雄安在的憂患意識,而胯下橋就在淮安慶成門不遠處,城下漂母祠、胯下橋可以說一目了然,引起了詩人觸景生情。清代詩人趙良澍到了淮安胯下橋也曾作了一首《過淮安》,其中就有“春雨綠楊生驛路,夕陽玉笛起城譙。無雙國士終塵土,千古猶憐胯下橋”。 宋代民族英雄張孝忠的祠堂就在距胯下橋不到50米的胯下北街上,可謂相得益彰。周恩來故居、關天培家也距此不足300米,胯下橋的精神和文化內涵哺育了一代代的淮安人。圖一圖二 胯下橋不但是歷代文人的詩詞打卡地,從清末民初開始,胯下橋也成為奢侈的攝影打卡地,圖一是1930年,一群洋人慕名而來在胯下橋留下了他們的合影,圖二是侵華日軍在胯下橋留影,1984年,日本訪華友好團體點名要參觀淮安胯下橋。
四、傳承價值淮陰胯下橋屬于淮侯旅游有限公司景區中的一個景點,是將與韓信相關的內容做成景點集中紀念,具有一定的紀念意義,如介紹上說韓信胯下之辱發生在興盛街,但胯下橋卻不在景區中的興盛街上,興盛街上只有一個韓信故居,與韓信做鄰居的卻是浦樓醬園店。
淮安胯下橋從明代開始就屬于淮安府城的韓信紀念叢林之一,以淮安胯下橋為中心,延伸出了胯下南街、胯下北街和胯下東街,這種以胯下橋為中心的路名延伸,反映出歷代淮安人民對英雄的景仰,同時以胯下橋為中心的西長街、興文街、胯下北街、胯下南街、胯下東街構成了淮安老城最繁忙的區域之一,為了減緩胯下橋周邊人流壓力,淮安區政府還搬遷了淮安區第六中學,可以說胯下橋早已融進了百姓的生活。1989年臺北版的《淮安采風錄》和《山陽縣志》傳到了淮安,其中附印在插頁上的淮安古跡名勝老照片中,都有胯下橋!有關胯下橋的題詠是:智而不智,忠而不忠。設臺拜將,假王真封。悔誤錯聽蕭相,恨不計從蒯通。甘受辱于胯下橋,難全命于未央宮。一生或榮或辱,執兩不能用中。題詠作者松嶺逸叟濃濃的故鄉情,可謂給淮安胯下橋平添了一段佳話 淮安胯下橋已經成為淮安的地理標志和淮安人的精神圖騰,深深地融入了淮安區的歷史文化和淮安區人的精神生活,應該說不管從時間因素、文化含量、影響程度、傳承價值四個方面得分都要遠遠高于淮陰區胯下橋。 淮安胯下橋的落榜多少讓人百思不得其解,我們不得不在此大聲疾呼:要讓評選活動成為有質量的評選,不要讓有內涵、有文化、有歷史、有質量的地名文化遺產名落孫山!淮安人,讓我們一起,讓全社會聽到淮安人的聲音!
來源:今日頭條@何以淮安 總會有無恥的人做無恥的事。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