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宣】江蘇淮安區:為鄉村著名 讓鄉村更“著名”
在鄉村,地名往往蘊含著鄉愁。淮安市淮安區作為江蘇省首批“深化鄉村地名服務,點亮美好家園”試點縣區之一,以“鄉村著名行動”為契機,深化地名服務,傳承歷史文化,激發地名活力,助力鄉村振興。 傳承歷史文化,保護紅色資源。淮安區是一代偉人周恩來總理的故里,是一座名人輩出、名景如珠、名著流芳、名菜飄香的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圍繞豐富的鄉村地名資源,淮安區組織地名專家深入鎮村實地走訪座談,收集鄉村地名故事182篇,同步錄入鄉村地名歷史文化資源信息庫。同時,淮安區聚焦歷史文化傳承和紅色資源保護,在省級非遺博里農民畫的發源地博里鎮博里村命名了畫苑路,以“雪楓大學”淮安分校遺址所在命名了雪楓路。“在鄉村著名行動中,我們還十分重視鄉村地名保護標志的設計規劃,一共設置了鄉村地名保護標志、展示欄12個。例如,在車橋戰役紀念廣場、車橋戰役主戰場盧灘村我們都設置了紅色地名保護標志,這有助于進一步加強對紅色資源的保護與利用。”淮安區民政局局長許云波說。 推廣地名品牌,賦能鄉村振興。淮安區歷史底蘊豐富,文化積淀深厚,從古至今誕生了很多獨具特色的鄉村地名品牌,如平橋豆腐、朱橋甲魚、欽工肉圓等。這些成熟的鄉村地名品牌都是淮安區鄉村振興的天賦優勢和重要助力。“我們從品牌運作、品牌培育和品牌創新三個方面著手,深挖鄉村特色資源,發展地方特色產業,發揮鄉村地名品牌的作用。”許云波介紹,在“大胡莊戰斗”發生地蘇嘴鎮發展“蘇嘴西瓜”,在全國“詩詞之鄉”博里鎮推廣“水墨博里”農產品……按照“地名+產品”的思路,淮安區一方面強化傳統鄉村地名品牌的運作,另一方面不斷培育新的鄉村地名品牌,推動了鎮村農業現代化的發展。其中,新晉品牌“蘇嘴西瓜”種植面積已達2.2萬畝,年銷售額近3億元。為進一步提升鄉村地名品牌影響力,淮安區篩選了“車橋芡實”“蘇嘴花生”“流均藕粉”“漕運宮米”四個特色明顯、發展穩定、潛力突出的鄉村地名品牌,通過對傳統形象的優化提升,試點推出第一批“淮安區鄉村地名標志產品”,在宣傳推介活動中取得較好反響,得到了農戶、商戶的認可。今年5月,淮安區全面啟動“淮安區鄉村地名標志產品”評定工作,評定一批鄉村地名標志產品,并通過對稱號的推廣使用和廣泛宣傳,為全區鄉村產業發展提供更加直接和有效的地名助力。
在“鄉村著名行動”中,淮安區累計采集、提交至國家地名數據庫2306條,梳理鄉村旅游線路2條……下一步,淮安區將進一步探索建立地名相關稱號的評定、運用機制,推動“地名+產品”到“地名+產品體系”的轉變,全力破解鄉村地名品牌產品單一、可持續發展能力不強的瓶頸,在助力鄉村振興的同時,全面提升鄉鎮村居的知名度、影響力和美譽度。(張攀江 劉蕾)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