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評】“蘇”繪“今朝更好看”的美麗畫卷
省委省政府日前印發《關于全面推進美麗江蘇建設的實施意見》,這是美麗江蘇建設的新起點。江蘇如何在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7月24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發布會,對《實施意見》進行解讀。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生態環境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滄桑巨變”:從十多年前太湖藍藻暴發時的異味彌漫,到如今的波光瀲滟、層林疊嶂;從長江岸線化工圍江、碼頭林立,到如今的綠意盎然、江豚嬉戲;從曾經的環境透支,到如今的藍天白云成為常態、綠水青山觸目可及。這一幕幕的轉變,是江蘇堅定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寫照。生態優先,戰略引領,描繪生態文明“新藍圖”。從省委全委會的專題研究,到“生態環境更加優美”目標的確立,從“263”專項行動到“1+3+7”污染防治攻堅作戰體系的構建,再到《實施意見》的施行,江蘇每一項決策都展現出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重視和堅定決心。如今印發的《實施意見》,更是為未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美麗江蘇建設分三個階段有序推進,彰顯“五個美”的目標清晰明確。從綠色發展之美到自然生態之美,從城鄉宜居之美到水韻人文之美,再到區域善治之美,每一個“美”都承載著江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牢記囑托,砥礪前行,實現產業環境“雙贏圖”。回首過往,習近平總書記將“環境美”作為“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的鮮明標識之一,為江蘇的生態發展指明了方向。江蘇牢記囑托,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實現了產業“含綠量”與發展“含金量”的雙提升。在廢棄物循環利用方面,江蘇以問題為導向,通過加強重大原創性基礎研究、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提升重大創新平臺建設能級,增強綠色發展的引領力、輻射力和驅動力。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數量全國領先,高新技術產業蓬勃興旺。各地積極探索實踐,以綠色發展為指引,實現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協同共進。和諧共生,久久為功,構筑人與自然“共生圖”。鹽城堅守濕地保護紅線,成為“濕地之都”;黃海濕地、長江、太湖的生態持續改善,江豚回歸、敏感物種重現,生物多樣性不斷豐富。在全國率先印發生態空間管控區域規劃,實施一系列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建立健全相關制度,江蘇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真諦。在自然資源保護和利用方面,系統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創新構建江蘇特色山水工程體系。“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江蘇在生態文明建設上的每一次突破,都是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深刻踐行。新征途中,江蘇將以《實施意見》為引領,持續發力,不斷創新,書寫出更加精彩的生態篇章,為美麗中國建設貢獻更多江蘇智慧和江蘇力量。(胡素萍)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