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評】情越山海,開啟中非合作新征程
金秋九月,丹桂飄香;華夏大地,熱情洋溢。9月4日,中非合作論壇峰會在北京盛大啟幕,這不僅是中非友好關系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更是全球南南合作和國際對非合作的新典范。本次峰會以“攜手推進現代化,共筑高水平中非命運共同體”為主題,匯聚了中非雙方的智慧與力量,共同繪制中非發展新藍圖。中非情誼源遠流長,歷經歲月洗禮而愈發堅固。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與非洲這片發展中國家最為集中的大陸,始終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和合作共贏的利益共同體。此次峰會,眾多非洲國家元首紛至沓來,充分彰顯了對中非合作的高度重視以及深化友好關系的強烈意愿。
回顧往昔,中非合作成果卓著。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中國企業在非洲大地留下了濃墨重彩的印記。從埃塞俄比亞首條高速公路,到被譽為肯尼亞“幸福之路”的蒙內鐵路,再到坦桑尼亞中央標軌鐵路的橫空出世,中非攜手合作,新建并升級了近十萬公里的公路、超過一萬公里的鐵路,架設了近千座橋梁,并助力建成了近百個現代化港口。這些基礎設施項目猶如非洲經濟發展的“大動脈”,為其經濟騰飛筑牢了堅實根基。
農業合作方面也是成績突出。中國的雜交水稻技術在非洲多個國家落地生根,比如在馬達加斯加,印有雜交水稻圖案的紙幣便是中非農業合作的生動見證。中國專家深入當地,教授栽培技術,提高糧食產量,助力非洲國家向糧食自給自足的目標大步邁進。截至去年底,中國已在非洲建成 24個農業技術示范中心,推廣了300多項先進農業技術,惠及100多萬非洲小農戶,有力地推動了非洲農業現代化進程。
在工業化合作方面,中國支持非洲工業化進程,激發了“非洲制造”的活力。歷史上西方主導的經濟全球化使非洲工業化嚴重遲緩,而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中非合作論壇機制推動下,中非工業化合作成果豐碩。塞內加爾迪亞姆尼亞久工業園、尼日利亞萊基自貿區、中埃・泰達蘇伊士經貿合作區等20多個工業產業園,吸引了產業集群,帶動了非洲國家制造業發展,加速了當地工業化進程。
同時,在人才培養與文化交流方面持續深化,從孔子學院的文化傳播到“魯班工坊”的技能傳承,再到“中非高校百校合作計劃”與“一帶一路”教師成長計劃的實施,并推動“中文+職業技能”教育項目,中非攜手培養了大批復合型人才,為非洲本土發展注入新動力,助力非盟《2063年議程》第一個十年計劃人力資本開發等目標。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共筑更高水平的中非命運共同體,讓中非更多更廣合作成為發展的動力源、友誼的新紐帶、共贏的大舞臺,是我們的共同期望。讓我們以此峰會為新起點,攜手開創中非關系更加美好的未來。(李俊峰)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