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評】培養高素質農民隊伍 為鄉村振興聚力賦能
10月9日,由農業農村部農村社會事業促進司指導、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等主辦的第六屆全國農民教育培訓發展論壇在海南三亞舉行。 論壇提出,下一步,全國農民教育培訓工作將從進一步夯實國家糧食安全人才基礎、強化脫貧地區人才支撐、擴大農村就業創業人才隊伍、完善鄉村發展建設治理人才供給等四個方面入手。近年來,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農民教育培訓各項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數據顯示,2023年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在近8000個行政村開展整村推進試點,面向農民開展素質素養提升公益培訓超34萬人次。
農民教育培訓要著力解決“為啥教”的問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既是黨中央著眼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的戰略部署,也是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必由之路。強國必先強農,強農必先育才,其中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培育大量“有文化、愛農村、懂農業、精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目前,我國農村實用人才只有不到3000萬,受教育程度在高中以上的不到一半,高技能人才、雙創帶頭人十分緊缺,鄉村人才總量不足、素質不高已經成為制約鄉村發展的關鍵性因素,解決“誰來種地”“如何種好地”的問題依然任重道遠。“化民成俗,其必由學。”農民教育培訓是培養鄉村人才,全面提升農民素質素養的重要途徑。因此,必須扭住農民教育培訓“牛鼻子”,農民教育培訓要始終圍繞農民展開,為了農民好,帶著農民干,教好農民、服務農民。
農民教育培訓要著力解決“教什么”的問題。教農民需要知道的事。最主要的就是傳達與農業農村密切相關的國家政策。設置農業生產的最新科技推廣和科學種植等課程,引導農民按照政策調整種植結構。此外,農業補貼有哪些,怎樣申請;農村土地承包法律制度如何,如何進行糾紛仲裁;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怎么進行等,這些都是與農民生活息息相關的事。教農民想要知道的事。包括種植技術的規范與更新。深耕土地的“老把式”們在農業生產中,依靠經驗多,科學總結不足。農民教育培訓的重要任務,就是幫助農民將農業生產的經驗與規范標準的種植技術結合起來,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澄清謬誤。隨著直播、短視頻等的興起,農民對于通過拍攝短視頻推介自家產品、直播帶貨等建立起濃厚的興趣,基于此,各地農廣校要開設關于網店申請、短視頻剪輯、廣告圖片拍攝等的課程,時刻跟蹤農民需要,與時俱進。
農民教育培訓要著力解決“怎么教”的問題。說農民能聽懂的話。簡單的說,就是要“俯下身子”“入鄉隨俗”,不能“高高在上”,要將理論與當地農民生產實踐合起來,把書本上的語言轉化成農民常用的通俗化語言。同時,堅持問題導向,多提供“干貨”,不必過于糾結理論體系的完整性,重在幫助農民解決實際中遇到的問題。用農民喜聞樂見的形式。要讓農民想要聽、聽得下去,培訓的形式就顯得格外重要。在農民教育培訓中,要多拿農民個人或身邊的事舉例,多交流,到農民中間去,到田間地頭去,到農業生產的實踐中去,邊看邊講。同時,充分利用網絡視頻、問卷調查、微信群互動等手段,創新農民教育培訓形式。
農業穩則民生穩,民生穩則天下安。緊緊牽住農民教育培訓這個“牛鼻子”,培訓高素質的農民隊伍,大力培養熟悉“三農”問題、具有深厚鄉土情懷,沉得住氣、扎得下根、彎得下腰、真正把心思用在農村建設上的高素質農民隊伍,農業農村必定取得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戰略必將得到全面推進。(楊文龍)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