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注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松玩轉社區(qū)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注冊
x
鎮(zhèn)淮樓東路那些事(中)
一段運河故道、一塊明磚宋瓦濃縮著淮安的印記;一條老街小巷、一盤淮揚佳肴凝聚著淮安的味道;一首淮腔老調、幾部恢宏巨著延續(xù)著淮安的文脈;一座淮安府衙、無數漕運遺存記錄著淮安的繁榮;一張家庭影像、一段家族歷史講述著淮安的故事;守護淮安傳統(tǒng)文化,留住可能消失的城市記憶,淮安味道將定期刊出老照片的故事,如果您有淮安各個時期的老故事、老照片,請聯(lián)系我們,我們一起講好淮安故事,為淮安的歷史留檔。
聯(lián)系電話:18936523039
微信號:ha12315 驗證口令:老照片 此文已經原作者授權 轉載請聯(lián)系原文作者! 六、七十年代,人們首先要解決的是溫飽問題,因此食品站、供銷社、糧管所、百貨、糖煙都成為人們工作的首選,手中有商品在社會上就有路子,民間有“三世修進供銷社,四世修進食品站,五世修進糧管所”的說法。以鎮(zhèn)淮樓為中心的城市布局,都是支撐淮安經濟命脈的重要單位。這是電信局的面北門市,六、七十年代是食品公司的一個門市部。 現在的電信局,七、八十年代叫郵電局,那時人們的遠程通訊主要靠書信和電報,在郵電局門口會有一排幫人代寫書信和電報的,打電報的多是急事,電報是按字收費,需要斟字酌句,比如:“妻生速歸”等等。現在已很難見到這些代客寫字的人了。 誰會想到現在需要費盡心思推銷的電話、手機等業(yè)務,在八、九十年代,竟然還要交上一千多元的初裝費和入網費,不少公共企業(yè)的起步都是空手套白狼,建化肥廠集資、建鹽化廠集資。后來建沂淮鐵路全民入股。只是鐵路建成后,企業(yè)不但沒有上市,還在股東不知情的情況下連主業(yè)和股權都轉手了,讓股東們吃了個蒼蠅。郵電局后來先后拆分成電信局、郵政局、移動公司和聯(lián)通公司。 不知還有多少人能記得二哥大,當時朋友方向東開的電子商行,銷售二哥大業(yè)績最好,使用二哥大,家里要架上天線,碰到信號不好,要上竄下跳,有一次碰見一人在飯桌上打二哥大,一會跑到窗口,一會跳上板凳。“喂喂”地大聲叫喊。一是炫耀、二是信號確實也不好。 這是當時五十年代種植的法桐在淮樓東西路連成了一片,搭成了一條綠色長廊,九十年代,政府要求亮化工程,砍去了幾十年綠色植被,而砍去樹后的鎮(zhèn)淮樓東西路二邊建筑上的輪廓燈也僅僅亮了幾個月,就偃旗歇鼓,只是可惜了如蔭的綠化,有時候想想,中國的官真好做,并不需要對拍腦袋的做法負責。 這是2018年春節(jié)在鎮(zhèn)淮樓東路拍的一張照片,七、八十年代,鎮(zhèn)淮樓東路是淮安經濟的縮影,七十年代淮安沒有幾輛汽車,馬路空曠,鎮(zhèn)淮樓東路的馬路上常常有一方方敲石子人家和一字擺開的簡單搖繩機,八十年代,這里除了鞋帽廠門口的服裝攤點外,馬路上還有個體戶搭的棚子,幾乎家家開門營業(yè)。這里有最早的磁帶翻錄、最早的游戲機、最早的音箱制作、最早的眼鏡店、最早的裝璜店、最早的電視音響店。 如意眼鏡是淮安的第一批眼鏡店,已故的如意眼鏡店創(chuàng)始人蔣坎龍從流動的貨郎擔和東岳廟市場的半固定門市做起,發(fā)展到后來的如意眼鏡有限公司。如意眼鏡店的隔壁曾是淮安第一批個體飯店——永順飯店,當年二、三十元錢就能辦上一桌,河鰻、海參、野生長魚、野生河蝦等都是酒席中的尋常佳肴,如今的價格已高不可攀。 大地裝潢店是淮安第一家裝潢行業(yè)個體店。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王榕不滿足企業(yè)的官僚化管理,毅然放棄鐵飯碗,將裝潢店做的風生水起。 目前王榕是生活家地板淮安總代理、名杉樓梯、木門淮安總代理。它的隔壁是紙箱廠,我們還能在照片上看到“淮安市經貿實業(yè)公司”的牌匾,那是八十年代中期,黨政機關大辦企業(yè)的見證。如今這里已是建設銀行。
在三合板上學習的是王榕的兒子,中國科技大學畢業(yè)后,又在香港大學讀研,現在上海一家美國公司工作。 時美照相也算是淮安第一批個體攝影流動攤點之一,西隔壁的裕茂醬園的前生是與震豐園齊名的百年老店“淮陰園”,小時候常常在那兒吃餛飩。 九十年代,12315的廣告矗立街頭,絕對算是個創(chuàng)舉,它將行政機關服務社會的理念傳播大眾。 有困難找12315,作為一個科室敢在廣告林立的鎮(zhèn)淮樓周圍安放上公益廣告,讓人眼前一亮。 金華寺樓的開發(fā)商是淮安的第一批具有個體性質的房地產開發(fā)商,如今的創(chuàng)二代,經營著“悟空找房”。 金華寺巷店鋪云集,據說這里的陽春面正宗、地道,雖然店面不大周邊的居民都好這一口,淮安諺語中說“青龍橋下餃子,看人兌湯”說的就是以前金華寺巷的商家,老客來了,多挖一點豬油,餃子會噴噴香。 金華寺巷中有一個金湯浴室,招牌上始建于宣統(tǒng),其實是咸豐年間,以前門口有一對聯(lián),我還背過,只是年代久遠記不清了。 金華寺巷從風水學上來講,絕對是個風水寶地,青龍橋和白虎橋 都在這里,這里通向縣東街、岳廟西街、鍋鐵巷,宋代進士、孝子徐積的徐積孝祠堂和關天培祠堂都在縣東街上,岳廟西街本來直通東岳廟,現在被淮安市淮安醫(yī)院隔斷,有一個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就是左青龍、右白虎它的參照物是什么,因為與之對應的朱雀橋、真武橋似乎并不在方位上,難不成文渠上的“四象”是依照文渠的流向設定? 金華寺巷向東七、八十年代是一排平房,好像屬飲服公司,紅光旅社曾經在此,紅光旅社除了經營旅館業(yè)務外,出租被子也是主要的業(yè)務。當時淮安市民家中沒有多余的被子,家中來了客人都要從旅館租被。五洋電器和五強空調的創(chuàng)始人楊懷風從這里起步做起家電生意。
0078KiSjly4g0ds7kl13wj30ku0u9aeq.jpg (145.97 KB, 下載次數: 5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2-22 16:34 上傳
淮師附小大門原來開在岳廟西街,淮師附小原名淮安江北慈幼院,一九二六年由當時著名的淮安書籍銀行家大陸銀行總裁談丹崖、金城銀行總經理周作民和鹽業(yè)銀行經理朱虞生發(fā)起創(chuàng)辦。我們看到的大門,是附小最近一次建教室大樓中被拆掉,可惜了。 這是當時淮師附小珍貴的楠木廳,如今楠木廳已整體搬遷到淮安府衙內,想一睹風采的可去淮安府衙參觀。
未完待續(xù)... 敬請期待下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