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總體城市設計(2017-2035年)成果草案來了!
《淮安市總體城市設計(2017-2035年)》成果草案征詢公眾意見公告
為了進一步梳理并保護淮安城市空間的特色資源,彰顯城市獨特韻味,傳承地方歷史文化,提升人居環境品質,有效地引導、控制和管理城市空間的開發建設,我局組織編制了《淮安市總體城市設計(2017-2035年)》。
目前,該規劃方案已通過專家認證,為進一步完善規劃成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城市設計管理辦法》相關規定,現將成果草案內容通過淮安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網站向社會公告,廣泛征求社會各界的意見,公告時間自2020年1月15日至2020年2月14日止。歡迎社會各界以書面、郵件等形式提出意見和建議。
聯系人:李潔 李莉聯系電話: 0517-89000972郵箱:809899181@qq.com通信地址:淮安市廈門路6號淮安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2020年1月15日《淮安市總體城市設計(2017-2035)》成果草案
為了進一步梳理并保護淮安城市空間的特色資源,彰顯城市獨特韻味,傳承地方歷史文化,提升人居環境品質;為了更好地詮釋城市總體規劃所確定的發展愿景及目標,并有效地引導、控制和管理城市空間的開發建設,特編制《淮安市總體城市設計》(下面簡稱本規劃)。
一、規劃范圍淮安市域:為淮安市行政轄區范圍,包含淮安市區和漣水、盱眙、金湖三縣,面積為10030 平方公里,是本規劃的研究范圍。淮安市城市集中建設區:包括淮安高速公路環線以內以及南馬廠、季橋局部地區的集中建設區域,蘇淮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與淮安工業園區集中建設區域,洪澤集中建設區域以及淮安空港經濟區集中建設區域,面積為477平方公里。包括淮陰、清江浦、淮安、洪澤四個市轄區。范圍與《淮安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劃定的城市集中建設區范圍一致,是本規劃的具體設計與控導范圍。
二、規劃目標本規劃主要任務是確立淮安城市集中建設區長遠發展的空間特色定位與總體結構,并針對該頂層空間結構制定系統性控制要求,以指導具體的規劃管理和建設。希望通過長期持續的建設與控制,塑造空間形態、提升城市環境、凸顯城市特色、激發城市公共空間的活力,并最終實現城市空間形態與特色方面的總體目標。
三、規劃原則開展總體城市設計,應當符合城市總體規劃和相關規范與標準,并銜接相關規劃;尊重城市發展規律,堅持以人為本,保護自然環境,傳承歷史文化,塑造城市特色,優化城市形態,節約集約用地,創造宜居公共空間;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資源條件和管理需要,因地制宜,逐步推進。
四、城市空間特色定位通過公眾意見征詢、部門訪談、專家咨詢,結合淮安自身空間資源稟賦,并考慮到與周邊城市的錯位發展,確定淮安城市空間特色主題:“湖風河韻生態城、偉人故里運河都”。
五、規劃布局1、市域空間的風貌總體結構結合市域山、水、城格局以及特色資源分布情況,提出“兩廊、八區、十九個節點”的市域空間風貌總體結構。
2條區域景觀廊道:里運河-京杭大運河特色景觀廊道、古淮河-鹽河特色景觀廊道。
8大特色風貌片區:平原生態風貌區——淮安北部平原地區;大湖洪澤風貌區——洪澤湖及沿岸地區;水鄉濕地風貌區——白馬湖、高郵湖、里下河地區;低丘生態風貌區——淮安南部低丘地區;運河之都風貌區——淮安城市集中建設區;枕河漣水風貌區——漣水縣城;山水盱眙風貌區——盱眙縣城;傍水金湖風貌區——金湖縣城。
19個美麗城鄉特色培育節點:馬頭文化名鎮特色培育節點、西游文化特色培育節點、漣水水城文化特色培育節點、高溝酒文化特色培育節點、錦繡沃野特色培育節點、繁花漫港特色培育節點、果園飄香特色培育節點、老子山特色培育節點、蔣壩古鎮特色培育節點、南閘生態休閑特色培育節點、岔河漁文化特色培育節點、前鋒濕地特色培育節點、金湖荷花蕩-馬草灘特色培育節點、玉皇山特色培育節點、八仙臺特色培育節點、鐵山寺特色培育節點、歷史文化名城特色培育節點、洪澤漁人灣特色培育節點、盱眙美食文化特色培育節點。2、城市集中建設區的空間特色總體結構結合城市空間特色定位,并與在編的城市總體規劃相銜接,針對集中建設區提出了“一三三四”的空間特色總體結構:“一湖融洪入淮、三廊文綠相融、三城古今輝映、四軸組團相連”。
一湖融洪入淮:遵循總規“納湖入城”戰略及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目標;強化中國第四大淡水湖——洪澤湖在景觀、生態、旅游等方面的優勢;通過高家堰古代水工展示長廊、蘇北灌溉總渠-淮河入海水道現代水工展示長廊、區域綠道、高速公路及市域軌道,促進淮安現有城區與洪澤區的融合,最終打造湖濱名城的城市特色。
三廊文綠相融:“三廊”是指“高家堰水工展示長廊”、“古淮河-鹽河生態休閑長廊”與“大運河-里運河文化旅游長廊”;通過三條廊道沿線文化景觀資源與綠色生態資源的整合,將打造旅游休閑、文化體驗、特色展示的城市開放空間,并凸顯淮安城水相依的城市生態格局。
三城古今輝映:結合淮安城市發展的歷程,重點打造“淮安歷史城區(三聯城)”、“清江浦舊城”、“生態新城”三大特色城區;通過古今輝映的城市風貌的塑造以及公共服務功能的集中,重點展現淮安城市歷史文化與現代發展的風采。
四軸組團相連:淮安城市集中建設區的七水穿城形成了“水綠縱橫、組團相間”的空間格局;通過淮海南北路、翔宇大道、枚皋路、淮海東西路四條城市主要發展軸線和景觀大道的串聯與整合,將促進城市集中建設區各個組團的聯動發展。
3、城市集中建設區的特色地段劃定結合特色資源評價的結果,將淮安集中建設區的特色空間資源劃定為20個特色地段。這些特色地段將是淮安城市空間特色展示以及城市規劃與建設管理的重點區域。
一級特色地段5個:周恩來紀念館-荷湖特色地段、淮上三湖特色地段、鎮淮樓-漕運總督公署特色地段、清江浦特色地段、行政文化中心特色地段。
二級特色地段14個:恩來干部學院特色地段、河下古鎮特色地段、山陽湖特色地段、運河苑特色地段、運河碼頭特色地段、高鐵東站樞紐地區特色地段、淮海路—水渡口特色地段、陽光湖特色地段、高教園區特色地段、智慧谷特色地段、蘇淮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特色地段、古淮河濱河綠地特色地段、生態民俗園特色地段、濱湖休閑區特色地段。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