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評】傳承文化之“魂” 厚植黨性之“根”
《易經》有云:“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濃縮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精神價值追求,其生命力生生不息,涵養著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力量之源、情感之源、動力之源和信心之源。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式現代化離不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弘揚。作為新時代共產黨人,理應擔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者、踐行者和引領者,在學習傳承中涵養身心、提升境界、汲取力量。 常念“修”字訣,正心修身。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天下為公、民為邦本、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賢、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等”作為中國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積累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君子日三省乎已”“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理念,蘊含著豐富的修身智慧,是我們堅定歷史自信、文化自信的源泉所在。我們要深刻感悟“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文化教誨,多讀優秀傳統文化書籍,利用黨日活動、傳統節日等時機接受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洗禮和靈魂凈化,常養浩然之氣,長塑高尚人格,不斷提高人文素養和精神境界。 常念“民”字訣,愛民為民。“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民本思想始終鐫刻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血脈中,體現在“卑而不失尊,曲而不失正者,以民為本也”(《晏子春秋》),閃耀在“聞之于政也,民無不以為本也”(賈誼《新書》),彰顯在“衣食者民之本也,民者國之本也”(劉勰《新論》),浸潤在“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管子》),表現在“天下為主,君為客”(黃宗羲《明夷待訪錄》)……人民立場是我們黨與生俱來的強大基因,也是我們黨生存、發展、壯大必須長期堅持的根本政治立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帶領人民創造幸福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新時代共產黨人要從傳統文化中領悟優秀傳統文化民本思想的精髓,自覺踐行“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境界,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增進人民福祉,不斷提升群眾的幸福指數。 常念“勤”字訣,真抓實干。《孟子·公孫丑上》有云:“夫志,氣之帥也;氣,體之充也。夫志至焉,氣次焉”;林則徐在《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中感懷:“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彰顯了中華兒女“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的豪情與擔當。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告誡黨員干部:“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當官就不要發財,發財就不要當官,這是兩股道上跑的車”“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新時代共產黨人要樹立“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價值追求,在汲取“道法自然”“有無相生”等思辨智慧中,在感悟“終日乾乾,與時偕行”“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創新思維中,在領會“禮之用,和為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共生理念中,不斷強化干事創業本領和振興發展能力。 常念“廉”字訣,慎終如始。《周禮》曰:“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中華傳統廉政文化始終與政治文化、官場文化共生共存。清代張聰賢《官箴》:“吏不畏吾言,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則民不敢怠,廉則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這告誡從政人員保持清正廉潔才能維護手中權力的威信。《詩經》提到“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中庸》提出“故君子慎其獨”,提醒手有權力要心存敬畏,保持操守,獨善其身。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反腐力度不減、尺度不松、節奏不變,但依然有極個別領導干部不收手、不收斂、不知止。黨員領導干部要深刻汲取傳統文化中廉政思想智慧,銘記“懼以終始,其要無咎”“千里之堤,潰于蟻穴”的古訓,抵御“亂花漸欲迷人眼”的誘惑,涵養“亂云飛渡仍從容”的風骨,保持“我自巍然不動”的定力,穩得住心神、管得住言行、守得住清白。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新時代黨員干部要主動走進歷史、品讀經典,從歷史中折射現實,從文化中領悟傳承,厚植文化根基,堅定文化自信,弘揚文化價值,心無旁騖為黨和人民事業奮斗終身。(王 進)
頁:
[1]